对榆林能源行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 2024-10-25 23:47:14 | 来源: 环球体育官方app下载链接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从1998年规划获批到现在,经过24年的发展,经济总量由1998年的76.3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435.18亿元,24年时间增长了76.1倍,年均增长11.9%。2022年,榆林市委市政府按照习“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地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榆林经济呈现平稳向好的运行状态趋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9.84亿元,同比增长7.2%,现价净增量全国第一,可比价增速全省第一。GDP全国城市排名43位,剔除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GDP城市排名第25位,进位明显,成绩耀眼。居安思危,作为能源型城市,许多关注榆林的人在看到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不禁思考榆林能源经济依赖的煤炭价格能否长期高位运行,价格大大波动下榆林能源经济发展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在全国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加大、双碳政策约束、疫情多点散发和俄乌冲突持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榆林能源经济未来的走势将会如何?
带着这样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榆林能源行业和煤炭行业数据分析,探讨榆林能源行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榆林在经历了2003年至2012年十年的煤炭发展黄金期后,经济发展逐渐换挡减速。十八大以来,2012年-2021年十年间,既是GDP总量连续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元大关的跨越发展期,也是GDP增速由两位数增长降至一位数增长的转型换挡期。从近十年的经济发展看,榆林经济发展的总量和增速与能源行业特别是煤炭行业密切正相关,煤炭产量和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GDP的现价总量的高低;能源和煤炭增加值的增速直接影响着GDP的增速(表1)。
同时从近十年规上工业与煤炭行业增加值总量与增速看,除2015年受原油国际价格大大下跌原油产量减少的影响,油气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8%,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导致规上工业和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速趋势背离外,其他年份两者的发展的新趋势完全一致(图1)。
榆林工业经济主要靠五大支柱行业支撑,2021年五大支柱行业总产值占到全部工业的91.8%,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四大行业都属于能源行业。2021年能源行业总产值占到规上工业比重为82.6%,非能源行业占比为17.4%;能源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2.1%,非能源行业仅占7.9%。而在能源工业的四大行业中,煤炭开采洗选业总产值占能源行业的比重为66.9%,增加值占比为75.3%。从近十年的数据看,能源稳则工业稳(表2)。
榆林能源类产品富集,配比合理,煤油气盐储量丰富。近年来,能源类大宗商品产量和价格的增长为榆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2年-2021年工业占到GDP总量的平均值为63.3%,对GDP的贡献率平均值也为63.3%,工业占比和贡献率均超过60%以上,充分说明了工业对国民经济的绝对主导。近十年工业占比最低的是2016年为55.3%,同时2016年也是近十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最低的年度,分别为41.8%和2.6%,远低于其他年份。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洗煤、原油、天然气、兰炭、发电量六种能源产品的体量占比最大,2021年生产原煤55145.62万吨,洗煤4032.62万吨,天然气214.15亿立方,兰炭3178.05万吨,发电量1448.14亿度,分别是2012年的1.7、1.6、1.7、1.6、3.3倍。从数据反映出大宗工业产品,特别是能源类产品的量价齐升是工业经济,乃至GDP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表3)。
2012年,五大支柱行业中,能源行业的产值占比为95.3%,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的产值占比为4.7%;2021年,受煤炭价格大大上涨影响,全市大宗能化产品产量价格大面积上涨,能源行业总产值占五大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9.9%,反而较2012占比有所回落,在这种情况下,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产值占比为10.1%,占比提升了5.4个百分点,充分说明我们能源行业转化的成效明显。2021年,在煤价大幅度的提高,煤炭行业增加值率远高于制造业的情况下,能源行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1.1倍,非能源行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1.8倍,能源行业践行“三个转化”的成效明显。
近年来,榆林加速构筑“煤头化尾”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引进了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制烯烃项目,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全球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首套45万吨煤油共炼示范项目分别在陕西未来能源化工公司和延长集团建成,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长庆8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陕煤集团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等国内外领先的大型能源深度转化项目陆续投产。2012年-2021年期间,榆林的聚烯烃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1年底全市生产聚乙烯142.47万吨、聚丙烯170.70万吨,产品出口至南非、波兰、中美、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对陕西乃至全国煤油气资源深度转化和高效利用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措施的调控下,能源产业按照“三个转化”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我们坚决扭转“形势一好就放松抓经济、煤价一涨就忽视推转型”的思维定势,围绕“三转三补”部署要求,刻不容缓加快升级步伐。在巩固能源优势的同时,煤油气风光电氢协同发力,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但也应该看到能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人们常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是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能源行业的篮子里无疑是鸡蛋最多的。从前面的占比能够准确的看出,榆林在煤价低迷的时候,经济发展大幅减速,煤炭亏出的份额是其他产业补不起来的,经济抗风险的能力就弱。
我们一直倡导发展非煤产业,但榆林市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主要是依靠能源产业的初级开采和制造,特殊的资源禀赋,使得煤油气等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小、资本能实现投入少产出高,由于能源产业的巨大利润,一方面会从其他一些产业部门吸引出大量原本运作在其中的资本;另一方面也会吸引原本可能投向其他产业的资本转向投资能源产业。同时,众多趋利资本投入到能源行业,使得这些资本要想从能源产业中抽离出来越来越难,产业对资本的这种强有力的粘力,也就让榆林经济整体上对能源产业的依赖度非常高,这样高度的依赖使得榆林的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进展缓慢。煤价低迷的时候想转型,没有资本敢进场;煤价高歌猛进的时候想转型,没有资本愿意退场。
2021年先后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以“双碳”目标和高水平发展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在严控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对国家重点项目实行能耗统筹,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方面做了严格规定。这些政策性约束让榆林能源行业的发展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规范化的同时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限制。特别是最严格的能耗双控政策让能源企业戴上了发展的“紧箍咒”。
榆林能源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慢慢的变成了企业足够多、体量足够大、产品足够丰、效益足够好的优势行业。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了能源行业发展中对资源的粗放利用、生态环境的难修复、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南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困难等等突出矛盾问题。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是长期性的,解决它们要求我们将优势产业发展得足够强大、足够优质;需要牢记习的嘱托,做好“三个转化”,系统谋划持续努力和久久为功。
习2021年9月份来榆林视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按照习给我们指明的发展趋势,牢记嘱托,一手抓优质煤炭的安全生产,保供稳价;一手抓煤化工产业的三个转化,走科学技术创新绿色低碳之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以前常说榆林的产业体系不合理,不优,原因是二产占比太大,二产中又是一煤独大。那合理的产业体系是什么呢,是三产占比越高越好吗?其实并非这样。各地区在分工体系下的角色不同,其三次产业体系的比重也自然各不相同,有的工业有优势自然二产高,有的专攻服务业自然三产高。所以说什么是合理的产业体系呢?就是要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各个产业部门互相协调;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可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能轻松的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走出产业体系不合理的误区,准确定位。在榆林的产业布局中,充分合理规划利用榆林资源禀赋的优势,不局限于榆林一地或陕北一隅,而是要放眼全省全国来定位和布局,依托榆林目前已建成的国内较大、国际知名的煤炭基地、兰炭基地、火电基地、甲醇基地、煤制烯烃基地和煤制油基地,把榆林煤油汽电力能源行业打造成为全国大产业布局中的最强劲、最优势行业。让我们在全国的能源行业分工里成为最优质能源和化工产品的生产、集散和输出地,成为全国能源化工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矢志不渝的把打造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当做榆林市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
2021年,统计局汇总出的生产规模较大的主要工业产品有36种,大体能分成五种类型,一是能源产品,主要有原煤、洗煤、原油、天然气、兰炭、发电量等;二是化工原料,主要有盐酸、烧碱、电石、精甲醇、冰乙酸(冰醋酸)、合成氨(无水氨)、初级形态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石脑油、石蜡、化学试剂等;三是有色金属,主要为电解铝、金属镁;四是生产性材料,主要有饲料、氮肥、水泥、石灰、混凝土、平板玻璃、铁合金等;五是生活消费品,分别是汽油、柴油、盐、食用植物油、白酒、啤酒、软饮料、服装等。以上五种类型中,前三类皆为初级原料,第一种的能源产品是榆林能源行业中产量和产值最大的,第四类为生产材料,第五类为终端消费品。整体看来,大多工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虽然第五类为终端消费品,但都是“柴米油盐”这类基础生活资料,没有消费升级类商品。
榆林能源行业要进行转型升级,主要优点是能化原材料丰富,缺点在于终端产品缺乏。立足长远,榆林工业转型升级必须以制造业为引领,才能充分的发挥原材料优势。要树立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原材料向初级产品转化,初级产品向成品转化,成品向零部件转化,零部件向高端消费品的转化。比如,发展以初级形态塑料为原料的塑料制品制造业,发展以化工原料为基础的制药以及油漆、涂料、染色剂、洗涤剂、化妆品等添加剂制造。以此来发挥榆林能源行业资源及原材料优势,选择性打造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精深加工的型材和下游产品,提升产业产品附加值,从而改变“煤主沉浮、一煤独大”的局面,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榆煤基金陆续获得省市能源化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陕煤集团、延长石油、陕投集团、榆能集团以及榆林财投的出资支持,2022年榆煤基金又与延长石油共同发起设立“榆林延长煤炭转化基金”。以基金引领,不断调整产业体系,全力发展非能产业。目前,我市运行管理的煤炭转化基金规模43.7亿元,以加快实现“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目标;加快产业体系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促进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四年来运行良好,累计开发项目300余个,涵盖物流、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大数据服务、煤化工、电子化工、文旅等领域,榆煤基金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能源化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支基金。我们应继续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煤炭行情好的形势下,不断壮大基金规模,储备发掘本地优质转化项目,优化基金投资审批程序,以大规模的基金引领,加快榆林能源和非能源行业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步伐。
“双碳”“双控”对榆林来说,既是能源行业发展的“紧箍咒”,又是转型升级高水平发展的“及时雨”。就“紧箍咒”而言:一方面“双碳”政策下,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控制让逐步扩大的煤炭产量有了天花板;另一方面能耗“双控”又让所有能源企业在生产的同时要考虑节能减排,要一直在改进工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就“及时雨”而言,榆林转型难度本身就大,在转型的阵痛期,“双碳”“双控”同时又是榆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发展的及时雨,我们在政策的压减下,淘汰落后产能,更新流程工艺,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尤其是在降碳的大背景下,促使我们不断研究新技术,变劣为优,强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攻关,把企业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以转化利用。特别是,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在《科学》上发表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全过程为我们预示着榆林能源基地一个新的节能减排碳利用发展前景。
近年来榆林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寻找氢能发展的突破口。榆林无论是煤化工企业还是兰炭企业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氢气,2022年上半年,仅未来能源等四家企业上报的氢气就达到了15.49亿立方米,我市的工业副产氢、煤制氢总产量和发展前途非常可观,我们完全具备发展氢能的优势。在能源产业转型方面,发展绿氢,风电与光伏是关键。榆林在陕西地级市中拥有最广阔的国土面积,风光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底,全市电力装机3804万千瓦,其中火电2463.9万千瓦;新能源1340.1万千瓦(风电731.6万千瓦、光伏608.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电力总装机的35.2%。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 156.8亿千瓦时,仅占全市发电总量的10.8%,占到新能源装机总负荷的13.4%。从以上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一方面,风光新能源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已装机的新能源有效利用提升也有很大空间。所以我们该在氢能产业和提升风光利用效率上实现技术突破,全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
通以上分析能够准确的看出,榆林能源行业发展存在一定风险挑战,但市委、市政府立足打造高端能化基地和实现“三转三补”的发展决心不变,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发展前途广阔。不论是化石能源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还是新能源、新材料的布局拓展,都能有效的发挥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各项优势,让存量大浪淘沙,让增量提质优化,为实现陕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