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时间: 2024-10-28 09:46:31 | 来源: 环球体育官方app下载链接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在谋篇布局新时代的宏伟进程中,始终将青年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格外的重视青年,充分信任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热情关心青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闪耀着真理光芒和时代光辉。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做出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格外的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从始至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从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看待青年,重视青年作用、依靠青年力量。在党的十九大、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等党的重要会议上,习多次强调,“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还多次引用的话语,“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习开创性地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对青年工作亲自谋划、亲身指导、亲切关怀,一次又一次参加青年活动、回复青年来信、研究部署青年工作,对青年倾注大量心血,用高瞻远瞩的嘱托和身体力行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重要社会历史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从一定意义上讲,有咋样的时代,就有咋样的青年。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习始终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认为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阔、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当代中国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40多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20多倍,上一辈人普遍经历过的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的“苦日子”,对多数当代青年来说已显得遥远。很多人对他们的成长表示担忧,认为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小皇帝”、“小公主”,“任性”、“自我”、“娇气”、“不靠谱”时常成为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然而,在抗疫战场上,我们正真看到了“90后”、“00后”令人赞叹的卓越表现。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到,当代青年不仅有着勤劳勇敢、淳朴善良、踏实奋进等血脉传承的中国精神,更有着爱国自信、达观从容、担当奉献等崭新的时代烙印。
当代青年成长于国家上升期,对中国综合国力跃升有着直观感受,对中国道路和制度有着强烈认同,对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有着天然信赖。这并不是简单地被灌输和教育出来的,而是从中外对比、从自己的思考体悟中领会出来的。这一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逆向而行,主动奔赴战场,坚守在与死神搏击的最前线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一支支青年突击队日夜奋战在科研攻关、建设生产、服务保障的第一线,拉起了阻击疫情的生命防线多万青年自愿报名,组成一批批青年志愿者队伍,穿梭在千家万户,坚守在社区卡口,构成了保护群众的坚强守卫。这种情怀源于他们发自内心地觉得自身的国家好,这种勇毅源于他们从来就没怀疑过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战“疫”必定胜利。
他们有达观从容、朝气蓬勃的青春特质。国家的强盛不仅给了这一代人丰裕的物质条件,更给了他们见多识广的现实视野、赢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在抗疫战斗中,他们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再是个孩子”,毫不犹豫地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处惊不变,从始至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卡通画里的热干面、方舱医院里的广场舞、病房走廊里的涂鸦墙、镜头面前的天鹅舞、防护服上的萌名称、战斗一线的征婚启事……这份“笑对疫情”的达观从容,是新时代中国强大实力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强大内心的流光溢彩。
他们担当奉献,对祖国和人民懂得感恩报恩。疫情面前,无数青年挺身而出、慷慨应援,其中有刚领结婚证就并肩战斗的新婚夫妻,有历时四天三夜骑行300公里返回岗位的“95后”医生,有捐献自己11万元嫁妆钱的铁路女职工,有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的青年理发师,有与母亲一起奋斗在武汉一线的大学生……是什么让他们不再是孩子,用还在发育的肩膀扛起国家灾难和人民生命之重?他们身份不同、岗位不相同,原因一定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党的关怀、感恩国家的赋予、感恩人民的养育。“非典的时候,是大家保护了幼小的我们;今天,轮到我们90后去守护大家了。”这是一位“90后”党支书的话,代表了青年一代的心声。他们用责任担当、真诚回报,筑起一道坚实的青春长城。
有人说,这次疫情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人礼”,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后继、为国奉献的“里程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们是有远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代,更是堪当大任的一代。
“90后”、“00后”在战“疫”中的表现,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新时代青年一代的成长,离不开、得益于党的精心培养。
习深刻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鲜明提出了“党管青年”的原则,这是新时代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基本观点、总结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结合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课题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原则,是新时代青年事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遵循。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青年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而不是事务性工作。党的青年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根本责任是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曾经指出:“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保证沿着马克思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防止和平演变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从现实挑战来看,西方“西化”、“分化”的图谋,曾经奏效在中东、北非,也正环伺在新疆、西藏、香港,潜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这就要求我们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抓好政治引领,向青年有效传播党的思想主张,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新青年。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青年工作是一项立心铸魂的工作,而不是器物层面的工作。青年的成长,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树立是第一要义。青年的可塑性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塑造一个人、引导一个人的关键阶段。青年的敏感度高,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无论是热点事件、社会思潮,还是群体现象、舆论情绪,都最容易在青年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最迅速地激起他们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反应,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正向引导、抵御错误思潮渗透,促进形成建设性力量。我们要用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青年方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青年共识,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在思想上赢得青年。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青年工作是一项关系长远的战略工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习指出,中国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中国是长期执政党,有条件、有责任谋划千秋万代的事业。这也是党管青年的必要条件。西方很多国家将青年工作列入“社会保障”范畴,他们关注的主要是失业、犯罪、亚文化等现象,其青年政策的重心是控制和防止眼前问题的发生。与之相比,我们党的青年工作是系统工程、战略规划,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出发,着眼于推动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在当下和未来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面对肩负特殊历史责任的青年一代,必须进一步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建立完整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齐抓共管青年事务的工作机制,真正将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青年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存在一个比较长久的成长周期,需要持续关心、呵护和培养。而促进青年发展属于典型的“微笑曲线”,短期内很难见到直接成效,而未来必定会开花结果。因此,一个执政党对待青年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直观反应出其视野与气魄。是只看重眼前得失,还是高瞻远瞩,决定了这个党是高高在上地与青年“结构性对话”,还是深入其中“代表青年、依靠青年、为了青年”。
从全球范围看,青年在很多地区成为社会中被忽视的边缘者,政治上被排除在主要政治决策过程之外,经济上被全球和地方经济边缘化。国外有学者在分析中东地区参加抗议的青年时指出,“政治机会和经济机会的缺乏使他们充满挫折感,从而催生政治参与的需求,但现存制度所提供的机会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人用“青年危机”来描述很多国家青年面临的发展困境。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财经频道调查,欧元区几个弱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9%到25%之间,几乎是社会中等水准的两倍,西班牙和希腊等国青年的失业率更是高达40%以上。而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始终把青年当作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作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当作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青年优先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青年正处于特定的人生阶段和社会方位,既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又受限于社会资源占有、社会地位形成等方面的弱势,当代青年大多面临着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生存发展压力。习对此有着深刻洞察,他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并充满感情地说,“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
习语重心长的话语,流露着对当代青年的热情关心和深厚关爱,也对促进青年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强化服务青年的意识和能力,时刻关注他们所思、所忧、所盼,通过精准服务帮他们解决好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才能让青年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才能真正提升青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将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的理念贯穿始终,从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10个领域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发展措施,明确了51个部委齐抓共管青年事务的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了覆盖青年需求主要领域、照顾不同青年群体发展特点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必将进一步为广大青年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缘和际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实现价值。习指出,当前国家发展正面临“两个大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场跨越百年的“梦想接力”中,当代青年手上是冲刺的一棒,再前进一步,就能清楚看到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辉煌图景。同时,全世界内出现东升西降、东治西乱的大变局,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世界发展新引擎,“中国奇迹”不胜枚举,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必将遭到更多战略遏制、面临更多未知的震荡和冲突。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为中国青年在新时代的奋斗之路锚定了航向。
青年要在新时代大有作为,必须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天的青年一代,在2020年风华正茂,到2035年正值壮年,到本世纪中叶仍年富力强,将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同生共长、命脉相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既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青年实现全面发展的最好舞台。新一代中国青年正以勃勃朝气和坚韧斗志,意气风发地登上大舞台、创建新业绩,展示出锐不可当的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树立共同理想,中国梦的实现就会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青年坚持砥砺奋斗,中国梦的实现就会获得更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青年要在新时代大有作为,必须紧紧把握住成长成才的科学路径。“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始至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这些谆谆教导,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科学路径,那就是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要时刻牢记习的重要指引,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到人民中去,到实践中去,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勇挑重担,在创新创业第一线施展才华,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冲锋陷阵,在社会服务各领域奉献青春,在国际交往大舞台彰显风采,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让绚丽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